自驾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赞助商家 免费领优惠券 我要问路 自驾圈新手上路手册 访问福利 旅游服务商入驻
怎么注册自驾圈 川藏中线 贡嘎神山 亚丁酒店预订 泸沽湖酒店预订 怎样赚取圈币
查看: 1699|回复: 0

红光村,红军留下“红色基因”的村庄

[复制链接]

2830

主题

1203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119
QQ
发表于 2021-3-15 22: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取更多自驾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红色记忆

  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原名叫赞卜乎村,曾经是荒地也是马步芳苦役西路红军战士之地,它位于循化县最西端公伯峡大坝下游的赞上村(赞卜乎村分上中下三个村),距县城22公里。此地有全国唯一一所由西路红军修建的红光清真寺、红光小学和十八座红军宅院及西路红军纪念塔等红色历史遗迹。

  红军生活过的村庄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西渡黄河,但由于敌情变化,只渡过三个军及妇女先锋团1300多名女战士,共计21800余人。在河西走廊,西路军与西北马家军和胡宗南部孤军奋战,坚持四个半月,在整个河西战事中先后有万名将士血洒疆场,英勇牺牲,还有部分将士不幸被俘或流散隐匿,一部分西路军将士被马步芳部押送到青海西宁乐家湾。

  1936年11月,马步芳把被俘红军18到20多岁的青年挑选出300多人组成劳动队强制苦役,后改称工兵营,1939年至1946年间,马步芳把工兵营400多名将士押解到循化赞卜乎开荒。

  红军的到来,使这片荒地有了人间的烟火,出现了新的村庄。红军战士沿黄河南岸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期间共计开垦荒地1700多亩(113多公顷),修建巨型水车5架、住宅围墙60多处、学校1所、清真寺1座、水磨2盘、油坊5处等。

  如今,赞卜乎村由原来60户90多口人的小村落,发展成为拥有178户的红色大村庄。为世代铭记、缅怀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西路红军,1987年4月,根据撒拉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青海省政府将赞卜乎村改名为“红光村”,寓意为“红军精神,光照千秋”。

  红军留下“红色基因”

  西路军战士在建设红光村过程中,与当地撒拉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相互帮助,相濡以沫。撒拉族群众帮助和保护西路军战士,西路军战士帮助撒拉族群众改进生产技艺、制作劳动工具、建设基础设施。

  有了定居的村民以后,马步芳强迫红军战士修建学校,西路军红军小学就是由当时被俘的西路军战士设计、取材、施工而成的,全校占地约5400平方米。整个学校的布局为三段式院落,前庭中屋后院,后院是果蔬园,主要有当地的杏树和梨树,间或种植蔬菜等。

  与红军小学门对门的是红光清真寺(原名赞卜乎清真寺),占地约0.27公顷(4亩),四合院布局,由大殿、唤醒楼、南北配房组成。红光清真寺没有华藻的建筑形制,也没有精美艳丽的彩绘,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亦木亦砖,三门四柱,宽厚端稳,门和柱都为木制,朴素大方。

  大殿屋脊上布满的青砖雕在阳光的照射下,砖花瓣纹形成了一种柔和的韵律。在这青砖雕饰中却隐藏着西路军留下的“密码”——红色基因。在修建过程中,战士们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锤子、“工”字、红领章、“十”字等革命符号隐藏在这些砖花的瓣纹里,烧制成花砖嵌在大殿的屋脊之上。

  正对着礼拜殿的是唤礼楼,也称唤醒楼、帮克楼,就是召唤人们做礼拜用的。红光清真寺的唤礼楼是一个宽4.7米、高12.8米的方柱体,由楼基、楼身、楼顶三部分组成,楼基完全由不规则石块砌成。楼顶是木制的,红砖出沿形成的花格栏上四根木柱挺拔向上,气势威严,柱与柱之间有木方格栏相连,上部横梁与直柱各构件榫卯相吻,中间有木雕,木制的四角楼顶部飞檐翘角。

  站在清真寺大殿正前方,抬头看大殿的屋顶,可以清晰地看到屋脊的花雕上镂空雕刻着许多高约几厘米的五角星;在距五角星不远的附近,有弯口朝上的月牙形雕刻,月牙上带着小小的手柄,像一把弯弯的镰刀。还零散地分布着一些被刻成“H”形的图案,这些都是变换了形状的“工”字。

  一直在试图“破译”红光村西路军“密码”的循化县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主任马明全说:“其实,这个简单而实用的四角唤醒楼的造型打破了撒拉族唤醒楼大都是八角楼或六角楼的造型风格,整个循化从古至今的唤醒楼就没有四角,四角楼就是在指西路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四根柱子采用一根到顶的通柱,暗含着革命到底的决心。”

  被俘红军西路军战士在建造红光清真寺和西路军红军小学时,虽遭敌人的严密监视,但他们坚信“红军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坚定信念,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人进行机智顽强的斗争。

  红军精神薪火相传

  1987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在世,启迪后代,在红光上村修建了一座纪念馆。纪念馆坐北向南,东西宽46.1米,南北深44米,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1987年由青海省海东行署拨款修建,院内栽种了17棵柏树,郁郁葱葱。

  纪念馆大门为简易砼体结构,瓷砖面门楼,安两扇铁栅门,大门门额上镶铜字“西路红军纪念馆”,进入大门十米开外是西路红军纪念碑,砼体结构,水泥抹面,由四面出踏跺的圆形基座,方形碑身,尖顶置铁制红星组成,高11米。

  纪念碑后是高2.3米的简易的西路红军失散人员经历碑,砼体结构,正面刻有西路红军在河西走廊战役中失利被俘,在赞卜乎地区战俘集中营监管期间垦荒、伐木、修路、建房等苦役经过,遭受非人待遇,与敌斗争,坚贞不屈的碑文,再后面是三间混凝土结构简单的陈列室,室内正面有24名西路红军战士流落循化晚年时的照片,从外表到气质他们已完全成为撒拉族老人,在当时黑暗时期他们被善良的撒拉族群众接纳,招婿认亲,得以生存。

  同时,为了世世代代牢记红军西路军的历史功绩,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2009年4月11日,由红光村村委会和红光清真寺管委会联合投资10多万元创建了全国首座民间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纪念馆内共陈列资料照片80多幅,实物20余件。为了搜集红军西路军的遗物,筹办人员专门前往甘肃省河西走廊和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高台西路红军纪念馆、西宁市烈士陵园等单位,行程2000多公里,搜集和翻拍了有关资料和图片。

  此外,还专门制作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事迹展板,这套图文并茂的89块展板,详细介绍了红军西路军的历史,为今天缅怀英烈,教育后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也体现了红光村村民对西路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罗珺)

  感悟初心

以“红军精神”不断砥砺前行

  在红光上村的西路红军纪念馆里,70多年前砖瓦上由红西路军战士镂刻的斧头、镰刀、五角星、“工”字等革命符号至今清晰可见。清真寺里伫立经年的四角唤礼楼,暗指西路军前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四根柱子从底部一通到顶,寓意革命必将进行到底。

  在瞻仰这些红色历史遗迹时,想象当时大多年仅十几岁的红西路军战士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即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依然奋力突破敌人监视和敌对舆论封锁,向当地撒拉族群众宣扬党的初心使命,身体力行诠释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用真情实意感动人心、打动人心、赢得人心,与撒拉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心贴心。

  红西路军战士的故事在当地传颂至今,影响深远。如今,红光村传承、弘扬“一家有事全村帮”精神。村上的特困户韩则乃白家屋漏又逢连夜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送来水泥、砂石、塑料,男女老少齐上阵为其修缮屋顶;一位青藏线上开油罐车的村民不幸车祸离世,村里的党员大雪天接运遗体、操办后事;有人家办喜事,村里人听闻纷纷赶来帮忙……“不论谁家有难事,我们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最起码也能站出来讲几句好话。”红光上村妇联主席、党员马晓兰说。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他们赓续红军精神,把红西路军的故事讲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红军精神鼓舞斗志,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社会,不断改善民生。(石成砚)

  红色传承

走进西路军红军小学

  校旗上闪烁红军的五星/脚下的路延续新的长征/我们是新一代红军小战士/先辈热血在身上奔腾……红军赞歌由我们传唱/长征精神由我们继承……

  初春的午后,刚踏进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西路军红军小学校园,远远听见清脆童声深情演唱《红军小学红军娃》,唱这首红歌的是红光村唯一一名红军的后代马惠茹,她今年13岁,就读于红军小学红五中队。

  马惠茹的曾祖父叫刘仕斯,祖籍四川,1933年就参加革命,在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医院任护士,1935年参加长征随军征战河西,1937年初在梨园口战斗中受伤,与400余名被俘红西路军组成“工兵营”,先后被军阀马步芳从河西走廊押解到循化赞卜乎村从事劳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马惠茹的曾袓母相识并结了婚。

  练完歌曲,马惠茹又投入到学校精心筹划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大型情景剧《再现军民鱼水情》的排练中。

  校长马忠明介绍,情景剧反映的是80多年前,400余名红西路军战士被俘后分批次押解到循化红光村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连生命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初心使命,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严守党的纪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为保存革命力量与当地居民融合,主动与当地回族、撒拉族、藏族联姻,演绎出军爱民、民拥军红色佳话。

  排练间隙,马忠明向参加排练的马惠茹及同学们讲解西路红军的故事——

  “1937年4月西路军失利,被俘的部分西路军战士年仅十五六岁,押解至青海后有的被残杀、活埋,有的被逼做劳役。”

  “现在红光村最早的60多处村民院落、300间房屋都是西路军修建的,此外他们还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一所学校、两架巨型水车、水磨坊和油坊、还开垦了113.34多公顷荒地……”

  听到动人处,同学们不停擦着眼泪,立志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力量,以红军战士的初心使命为榜样。马惠茹说自己要当好宣讲红色故事的“宣传员”、当好红军精神的“继承人”。

  西路军红军小学是全国386所红军学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所由当年被俘红西路军战士修建,并以西路军命名的学校。肩负教书育人光荣职责、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学校师生坚守“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理念,用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马忠明介绍,红色精神需要传承,因而学校处处体现红色特点、事事彰显红色育人效果,6个年级不像别的学校叫一二三年级,而是叫红一红二红三中队,幼儿园两个班分别叫红光中班大班。平时学生着红军服、唱红歌、诵红色经典,每周一举行国旗下红色演讲,还经常上红色教育课。

  “红光村不仅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更是民族团结的摇篮,红军故事和红色记忆汇聚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红色航标。”循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星富花说,时间不会使记忆褪色,即使一些红军战士的名字已经难以寻找,一些惊天动地的事迹很难还原,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初心使命让我们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来源: 青海日报
自驾圈www.023115.com 自驾圈QQ群:935976211 公众号:锋哥带你玩(微信搜索“锋哥带你玩”)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QQ|优惠券|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问路|自驾圈

GMT+8, 2024-12-22 02:05 , Processed in 0.07413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